学校首页

媒体交大

【重庆科技报】何兆益:探索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再生 让道路更安全环保

发布时间:2021-09-14 09:04 浏览:


“作为一名做交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的使命就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让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更安全、更智慧、更绿色。”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何兆益在接受采访时说。

1982年,何兆益踏进了重庆交通大学的校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大批交通基础设施进入建设阶段。“当时我就觉得,能为国家交通建设贡献力量,成为一名工程师修路架桥,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何兆益说,因此他选择了道路工程专业。

1986年,何兆益顺利毕业。一方面有学校的支持与激励,另一方面自己对教育也有热爱和追求。“那时学校建设发展急需师资队伍,所以我选择了留校任教,之后获得东南大学博士学位。”何兆益说,如今,他已从教34年。

说起道路建设,何兆益打开了话匣子:“目前我国的道路,哪怕是国家高速公路,耐久性都还不高,路面使用寿命并不长久。”为此,何兆益开始研究路面新结构和高性能路面材料、道路的绿色节能材料、再生沥青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等,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提高路面性能与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实现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承担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任何事物都有寿命,路面也不例外。”何兆益表示,虽然高性能的路面材料能够延长路面寿命、减少路面的翻修次数,但翻修产生的废弃材料不易处理,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我想将这些废弃的路面材料重新利用起来,让它们循环再生。”

他告诉记者,要利用旧料,得往里添加活性恢复剂及部分新料。但是,考虑到环保效益,旧料当然是用得越多越好,这就意味着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于是,“如何提高旧料的使用比例”成为了摆在何兆益面前的难题。

何兆益看准方向,一路坚持,不断突破、创新,在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最终成功开发出系列高性能环保再生剂、温拌再生剂和常温再生剂。该再生剂可以恢复旧料活性、提高旧料性能,突破现行规范标准对旧料用量限制,实现了50%-70%废旧沥青混合料大掺量再生利用及热拌、温拌、冷拌等全温域绿色再生施工关键技术突破,在废旧材料利用与沥青再生技术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近10项,发明专利10余项。

目前,何兆益也开始着力于道路智能化方面的研究,包括智能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智慧管养、智慧运维等。他表示,服务大众,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就是他一开始选择交通专业的初心,这不会改变。

链接:https://epaper.cqrb.cn/html/kjb/2021-09/14/03/content_kj_276597.htm



人物介绍


何兆益,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重庆市“英才计划” 名师名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首届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精品课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负责人。兼任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路面结构分析及设计理论、路面新结构和高性能路面材料、道路绿色节能材料、再生沥青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道路基础设施性能感知与智慧运维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1项;承担和主研完成国家级项目、交通部西部科技项目、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60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完成的“废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与应用”、“沥青路面绿色节能养护技术研发与应用”、“大掺量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及应用”、“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研究”、“重载交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研究”、“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修筑农村公路技术”、“高模量沥青路面新材料与结构应用研究”、“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等成果广泛推广应用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河北、山东、新疆等省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地方公路建设,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7部,发表论文170余篇,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