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媒体交大

重庆政协报:承星履草交通先锋——记市政协委员黄承锋

发布时间:2020-06-17 08:56 浏览:

走在重庆交通大学的路边,仰头便可看见轨道交通三号线列车呼啸而过;桥下,汽车行驶,行人漫步,余晖洒落在马路上,黄承锋每天都穿梭在这条路上。作为重庆交通大学的副校长和老师,他每天奔走在校园里,心系学生,教书育人;作为市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他坚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身兼数职,他恪尽职守,不忘初心,视交通为一生使命。“为什么坚守至今?”如今55岁的他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起步:毛头小伙大志向

1981年,临近大学开学,在四川达县(现达州)的火车站候车区,3个不到20岁的大学生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等待出发去往天津南开大学。那时去天津,先得到湖北武汉转车到北京,再从北京中转到目的地天津,其间要花将近42个小时。“那时的交通有多不便,我深有感受。”黄承锋就是那3个大学生中的一个,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他们那时不会知道,现在从四川达州坐火车到天津,直达最快仅仅需要24个小时;如果从成都中转高铁,最快仅13个小时。

1992年,南开大学交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承锋回到重庆交通大学任教,首次开设公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等课程,开始了他与交通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的重庆已经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陆水空综合运输枢纽,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交通能力饱和的征兆开始出现。虽然当年成渝一级汽车专用公路重庆段已经通车,改变了重庆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但这还远远不够,急需扩能。为此,黄承锋与同事开始着手重庆区际交通和枢纽的构思,建议从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十字交叉通道布局的基础上去展开,立足于本市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做好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

苦苦研究数年后,黄承锋等来了一个机会。2015年初,他主持开展重大项目《国家战略下重庆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研究》,从国家和重庆市两个层面的情况入手,综合考量沿长江重载铁路建设的作用,以及重庆交通运输业的纵深发展。“长江黄金水道整体运能提升受到三峡船闸通航能力的严重限制。修铁路,生态问题小得多,也快得多,可以很快满足需要。”针对三峡船闸通航能力受限的问题,黄承锋的课题组提出了建设沿长江重载铁路作为解决方案,尽快提升沿江综合运输通道运能的建议。

2015年7月,这一课题研究成果在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与黄承锋的共同转化下,变成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将沿长江重载铁路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经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提交,得到致公党中央和重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发力:双重身份大作用

作为市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黄承锋把本职工作与履职紧紧结合起来。2018年5月8日,致公党重庆市委和重庆交通大学正式签订“协商议政课题调研”合作协议。截至2018年,双方以致公党重庆交通大学支部为桥梁在协商议政工作方面保持密切协作,共同完成了17件高质量建言。其中3件建言得到致公党中央采用,9件建言被市政协采用。

除此,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也得以转化,比如关于重庆市轨道交通管理机制研究(2010-2011),最终形成《重庆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1年颁布。关于深化渝港合作推进重庆自贸区建设(2017),纳入致公党重庆市委会2017年集体提案。关于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2019年涪陵综合保税区最终获批。

如今,履职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有压力,但是我很愿意做,这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去加深专业,服务大众。”他说,“这大概就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教给我的东西吧,知识分子还是要有家国情怀。”

现在,中国的交通已经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一晃,当年那个决心改变中国交通的青年,已经是深耕交通领域数十载的专家,他做到了,但他觉得还远远不够。在他的办公室里,正对桌面的墙上挂有一幅书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他一抬头就能看见。滚滚长江,英雄辈出,黄承锋这一辈“交通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的新蓝图,只是古今多少事,不都在笑谈中,历史都会牢牢记住。

http://zxb.ccppcc.cn/content/2020-06/16/00941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