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媒体交大

【1979,我与改革开放同行】周良君:从自学建筑设计到实现房地产梦想 成功没有标准更“无例可循”

发布时间:2019-10-29 15:55 浏览:

【个人简介】北京华盈盛世董事长兼重庆宏帆集团副董事长,四川达州大竹人,建筑师。重庆交通大学1979级土木工程专业校友。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硕士,曾“操盘”深圳世纪村、万达广场、宏帆广场等大型商业地产。

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10月29日电2009年,重庆南坪万达广场建成开业;2010年,“离尘不离城”的“凤凰湾”落脚江北农场;2012年,宏帆广场进驻四川广安……这些项目的推进,都与周良君有着密切联系。然而,除去成功人士、地产精英等标签,周良君还是重庆交通大学1979级道桥系杰出校友。近日,在凤凰湾半山俱乐部,他回忆了自己的大学时光,以及自己从想修房子到想做房地产的圆梦历程,并建议青年学生多尝试,多积累,因为成功没有标准更“无例可循”。

偷听专业课、练习游泳,大学生活自由而广阔

1979年,16岁的周良君来到由交通部直接管理的重庆交通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前身),那时候学校刚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迁出,在位于渝中区黄沙溪的重庆航务工程学校过渡。

周良君回忆,老师们来黄沙溪校区上完课,就回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平时只有几个辅导员在,同学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发展自己的爱好。

“我小时候喜欢画画、写字,土木工程专业不是我最喜欢的专业,我更喜欢建筑设计。”周良君坦言。但他没有放松本专业学习,而是给自己定了标准:每一门课都不允许挂科补考。为了学习建筑设计,他经常偷偷地回建院听课,看房屋建筑专业的学生上什么课、买什么书,他就去买书自学,因为土木工程与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是共通的,自学起来也不算难。

在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周良君喜欢运动。他是学校的游泳运动员,课余生活都因游泳训练变得充实,大学四年,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都坚持每天训练,25米的露天游泳池,记录了他大部分的校园时光。1983年,他曾获重庆市游泳比赛仰泳冠军。

“我后来在思考,79级、80级学生之所以更有个性,与当时老师管得少、束缚少,更多人愿意尝试有关系。”周良君说,“我们生在了那样一个随处都是机会的时代,整个过程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所有人只要愿意去尝试,都差不到哪里去。”

胆子大、懂政策,一波三折实现房地产梦想

因为不是最喜欢铺路、修桥方面的工作,大学毕业时,周良君争取到了班上唯一离开交通系统的机会,只身去了云南省教委等待分配,因为自己喜欢城市建设,阴差阳错地留在了云南省曲靖市城市建设局。

上班后,他主要做城市管理、规划、交通道路等方面的工作,期间也组建了设计院,做房屋设计。每一年都能看到老领导们从一线退下来,周良君感觉人生价值的“天花板”触手可及,这不是他想要的。在单位,每周两次的政治学习,让他清楚了国家政策,他明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三者并存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他有了下海的想法。

1986年开始,他先后在海南、云南、深圳等地辗转,积累了公司经营、房地产开发的经验;1996年,加入国有上市公司沙河地产,运作了深圳轰动一时的“世纪村”;2000年,受王健林邀请,他加入万达集团担任房地产副总裁,因为重庆南坪万达广场项目,周良君再次与重庆有了交集。

2005年底,万达商业地产模式完全成熟,周良君决定离开,和朋友在北京注册了公司,正式自主创业。他们收购了原来的重庆市农垦总局江北农场职工股,后经资产重组,建立了重庆宏帆集团,周良君正式拥有了自己的房地产事业,还提出针对中小城市的“城市综合集”战略,锁定市县,计划用10年时间,开发运营100个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集,以宏帆广场为呈现。

创新与传承并行,留住城市土地的记忆

在凤凰湾半山俱乐部清幽的树林中,坐落着一栋红砖建筑,外表爬满了绿植,平淡无奇,但里面却别有洞天,会议室、办公室、休闲区、小花园一应俱全。周良君介绍:“这里原本是一个养鸡场,我们将主体建筑保留,将内部进行了改造。”周良君认为,老建筑也是有文化的,不能把什么东西都拆了修成新的,“从建筑的角度讲,土地是有记忆的,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有文化的传承,才能留住这些记忆。”

今年1月,周良君和其他79级校友应邀回到重庆交通大学,商讨关于黄沙溪校区的开发项目。周良君依然遵循创新与传承并行的理念,建议做成文创项目。“黄沙溪是交院的转折点,又赶上了中国交通大发展。”周良君说,用修建川藏公路的故事、中国交通发展与变迁、中国交通领域的先进技术展等做成一个集成果展示、博物馆、文化馆一体的交通展览公园,更有意义。

成功没有标准,30岁前绝不能闲着

“一个人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善于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周良君说,成功也是没有标准的,每一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一样,不一定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就成功,也不一定开开心心无忧无虑一辈子就不成功。“所以,刚开始要多尝试,多积累,培养能抓住机会的能力。”周良君说,大学生最好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将逛街、看朋友圈的时间用来多关注一些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并做一定的深入研究,未来就会成为事业的助力。

在择业方面,周良君不建议青年学生一条路走到底,他说:“30岁以前,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可以多尝试几种不同的工作,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都行,但绝不能闲着,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然后总结沉淀,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何珊珊)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9-10/29/c_1125166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