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动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6月26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李天安,校长赖远明,副校长黄承锋,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海涛率队赴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调研指导。
在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校领导一行考察调研了“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飞行器研究所、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所、绿色能源材料实验室、氢燃料电池——燃油发电单元试验台”等实验及平台场所,详细了解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在集聚高端人才、建设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加速产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强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举措与阶段性成效。
调研座谈会上,航空学院院长张铭从“人才支撑、科研平台、对接市场、管理制度、党建业务”等方面汇报了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创新建设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起点研发平台建设、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争取、高质量产业项目孵化、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现状及未来规划,恳请学校在科研项目、产业孵化、科技创新、院士工作站建设发展上给予支持。
与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从研究生培养、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政产学研融合、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经费管理与使用、军工科研项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交流发言,为进一步构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教育教学、人才培育、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体系提出意见建议。
黄承锋副校长指出,面向未来,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要着力提升主动发展的前瞻意识,夯实前瞻性计划性统筹布局。要用足用好校内及地方资源,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度,力争多方支持,深度盘活校内外资源优势、支持方式及合作模式。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力度,加强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密切联系及合作力度,逐步形成一体发展大格局大体系。
赖远明校长表示,航空航天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绿色航空是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力支撑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各项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赖远明就进一步推进研究院创新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注重抓人才。要以人才为抓手,用足用好国家及地方人才政策,吸引集聚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团队,鼓励更多青年人才奋勇争先,推动国家级项目、课题成果更进一步。二是注重谋创新。要找准定位,围绕绿色航空领域基础理论、系统集成与核心技术研发,努力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承接军工科研项目,全力申建绿色航空能源动力国家级科研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引领+高校院所参与”协同创新路径。三是注重聚合力。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单位支持,加强与航空类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协作;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及校属各相关单位间关系,通力互融、密切联动,助推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书记李天安指出,航空是学校的新兴学科和新兴增长点,三年半以来,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在李应红院士带领下,在各方关心支持与学校、学院不懈努力下,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成绩显著,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了力量。
李天安就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和发挥院士及专家团队“旗帜作用”“旗手作用”。要以李应红院士及团队为“旗帜”“旗手”举旗定向,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产教融合等方面一体发力、协同进步。二是要持续提升绿航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要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航空产业发展,全力谋划建设绿色航空能源动力国家级科研平台,做大做强军工科研项目,开展“卡脖子”和薄弱空白领域技术攻关,力争产出标志性成果。要整合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通过开放式市场化模式推动产业化项目研发和实体孵化。三是要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聚焦重大战略规划,抢抓发展机遇,增强航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为重庆航空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助力重庆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要理顺处理好“几个外部关系”。要加强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财政税收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要充分发挥绿色航空联盟、重庆市航空学会、协会优势,加强与相关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联系,引领绿色航空快速发展。要与学校、航空学院协同联动,全力支撑学校发展,为学校综合事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撑帮助。
校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发规处、财务处、资产处、航空学院、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绿色航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同行调研。